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

中風病人治療道具DIY - 認知練習

*道具:數字方塊
適用對象:
認知損傷之中風病患 ---
 數字辨認困難
 視知覺損傷(視覺記憶、視覺辨認、視覺搜尋)
 短期記憶損傷

數字方塊可以在病人進行患側肢體訓練時,加入認知的挑戰




文/ 林映汝 職能治療師

中風病人治療道具DIY - 握筆器


*教具:握筆器 - 固定虎口及食指款

適用對象:遠端手指動作恢復不佳,但是手腕及上臂控制能力尚可,認知能力無明顯受損,且有寫字需求之神經損傷病患。




*教具:握筆器 - 固定於食指款

適用對象:掌內操作、遠端動作協調不佳,或有感覺損傷(觸覺、本體覺回饋差,握筆時容易掉落),但是手腕及上臂控制能力尚可,認知能力無明顯受損,且有寫字需求之神經損傷病患。




 *教具:握筆器 - 固定於食指款

適用對象:需要矯正握筆姿勢者



文/林映汝 職能治療師

中風病人治療道具DIY - 鏡像治療

*道具:鏡子 (使用鏡子與廢棄抽屜組合而成)、動作示範手冊

適用對象:急慢性中風損傷病人,上肢遠端動作恢復差,但無明顯認知損傷,且配合度佳者。

使用方法:將鏡子垂直於病人且立於中間桌上,請病人將好手放於鏡子前,請病人運動健側手,做出指定動作(每個動作需重複5~15分鐘),並仔細觀察鏡內的影像。建議進行鏡像治療時,讓病人處於叫安靜不易分心的環境中。臨床業務繁忙時可搭配示範手冊,讓病人可自行模仿手冊上之指定動作。



使用鏡子與廢棄抽屜組合而成的鏡箱





動作示範手冊

文/林映汝 職能治療師 



中風病人治療道具DIY - 投錢幣

*道具:投錢幣 (使用副木廢材製作)

適用對象:
對掌抓握能力差、
掌內操作能力差、
遠端動作協調差、
手眼協調能力差、
手腕控制能力差之神經損傷病人

使用方法:請病人使用患側手,將硬幣一次一個或一次多個,投入指定大小之存錢孔中。存錢筒之擺放角度亦可調整,以訓練病人之手腕控制能力。

原治療室內之教具

 
使用副木廢材製作不同大小的存錢孔(中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使用副木廢材製作不同大小的存錢孔(大)


文/林映汝 職能治療師 

中風病人治療道具DIY - 套圈圈

*教具:小圈圈(使用副木廢材製作)

適用對象:
手指靈活度不佳、
手指對掌抓握能力須訓練、
近端協調控制差、
近端動作恢復差(肩膀上舉或外展能力差)之神經損傷病人。

訓練方式:
請病人使用患側手抓住小圈圈,放到指定高度的棍子上。




*教具:套圈圈組 (使用副木廢材做成大圈圈,再用寶特瓶內裝小石子做成目標物)

適用對象:
坐姿動態平衡差
站姿動態平衡差之神經損傷病人

訓練方式:請病人坐姿或是站姿,將圈圈套入指定位置之寶特瓶中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文/林映汝 職能治療師 

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

嬰幼兒的語言發展 - 1歲~1歲半


最近碰到一些困惑的父母親,因為孩子的語言問題來尋求協助。這些父母擔憂孩子的語言發展不知有無問題,眼看同齡的其他孩子已經開始機哩瓜拉了,自己的孩子卻不愛說話,長輩都說大隻雞慢啼,托嬰老師也說每個孩子不一樣不用擔心,真的是這樣嗎?

我整理了各個年齡的語言發展能力,以及應該注意的警訊供父母參考。雖然孩子的發展的確有個別差異,但是零到三歲是孩子的語言發展黃金期,落後的語言發展,會連帶影響到孩子情緒、社交、認知的發展,不可不慎。

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都沒能發展出以下的能力,或是有出現許多應該提高警覺的狀況,請您帶著寶寶尋求醫院小兒科或是復健科的協助,做進一步的發展評量。


1歲~1歲半
聽懂許多日常生活的辭彙,這時的父母多半都會覺得寶寶的理解力突飛猛進,好像都快要不能在寶寶的面前亂講話了,問寶寶耳朵、鼻子、電燈、水水...等常見物品的位置,寶寶都可以指的出來。除了名詞,也懂得很多動詞(如:開、走、拿)以及許多形容詞(如:壞掉的、軟軟的)的意義。

(有研究指出,一歲4個月的孩子已經大約能聽懂170個詞,而一歲5個月後,更是進入「名稱爆發期」,好像突然開竅似的,知道所有的物品都有名字,而且能聽得懂生活中大部分的名詞)

可以聽懂常用的簡單指令,像是"穿鞋子"、"拿包包"、'吃餅乾"...等常出現的指令,寶寶都能理解並配合。這個時候最適合讓寶寶跑腿了,寶寶聽得懂也很樂意幫忙。

大約能說出25個字詞,大部分的寶寶會在12個月大時,說出第一個字詞,之後便開始出現許多的字詞,16個月大時,可以說出的字可能就會增加到二十多個,這時的寶寶發音還很不準確,寶寶說「狗」,可能會說成「樓」,但是大人多半都能藉由寶寶的手勢表情猜出他的意思。

開始可以運用字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,寶寶早已不會只使用哭泣來表達一切,例如想要給母親抱抱,可以說出「抱、抱~」,想要找阿嬤,可以說出「罵、罵~」

有能力模仿聽到的聲音,接近一歲半的寶寶越來越會模仿聽到的聲音,而且也樂在其中。寶寶依舊發音還很不標準,但是常喜歡跟著重複他聽到的字詞。

何時該提高警覺,尋求專業協助?

1. 寶寶對父母的呼喚或是其他聲音的反應都很少,也不會轉頭去尋找發出聲音的位置。

2. 一個字都還不會講,也不會叫「ㄅㄚ」、「罵」

3. 還只會用哭泣表達一切。

4. 您和寶寶說話時,寶寶沒有興趣注視或聆聽,也完全沒有興趣去模仿任何聲音或是手勢 。

5. 對於大人的話語,完全不理解,也沒有相對的反應。

文/職能治療師 林映汝

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嬰幼兒的語言發展- 9個月~1歲

最近碰到一些困惑的父母親,因為孩子的語言問題來尋求協助。這些父母擔憂孩子的語言發展不知有無問題,眼看同齡的其他孩子已經開始機哩瓜拉了,自己的孩子卻不愛說話,長輩都說大隻雞慢啼,托嬰老師也說每個孩子不一樣不用擔心,真的是這樣嗎?

我整理了各個年齡的語言發展能力,以及應該注意的警訊供父母參考。雖然孩子的發展的確有個別差異,但是零到三歲是孩子的語言發展黃金期,落後的語言發展,會連帶影響到孩子情緒、社交、認知的發展,不可不慎。

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都沒能發展出以下的能力,或是有出現許多應該提高警覺的狀況,請您帶著寶寶尋求醫院小兒科或是復健科的協助,做進一步的發展評量。

9個月~1歲左右

聽懂許多簡單的日常用語,像是「坐車車」、「喝水」、「洗澡澡」等。
我們常可以在跟寶寶說話時,看見他用表情以及肢體做出相關的回應,像是如果告訴寶寶「我們去坐車車」,寶寶就會聽懂並且因為期待而笑開懷手舞足蹈。

(有研究指出,一歲的孩子已經大約能聽懂55個詞)


大概理解最簡單的指令,像是「不可以!」、「來~」等指令。媽媽如果向寶寶說「來~來抱抱」,寶寶便會飛也似的走向媽媽;如果告訴寶寶「不可以摸!」,寶寶也會因此暫停動作(但很可能過兩秒鐘又繼續搗蛋)。


開始講外星北鼻話,寶寶會開始喜歡發出一連串類似大人說話的聲音(但是大人一個字都聽不懂),而且還會有抑揚頓挫的語調變化,聽起來相當逗趣,是寶寶學習說話的第一步。


(這些聲音已經像是大人說話般,由聲母和韻母組成,像是ㄅㄚ ㄉㄚ ㄍㄟ ㄇㄡ ㄅㄧ,有時語句的結尾還會上揚像是在問問題一樣,專家稱為「行話式的字詞」)


能夠試著模仿簡單的聲音,像是「好~」、「掰~」。如果重複問寶寶「好不好~」,寶寶已經能夠試著說出「好~」,發音可能還非常不準確,但是寶寶會樂於去模仿。


用簡單手勢跟動作溝通
像是揮揮手再見,搖頭表示不想要再吃東西。

何時該提高警覺,尋求專業協助?

1. 您和寶寶說話時,寶寶沒有興趣注視或聆聽。

2. 寶寶一直都很安靜,不會喃喃兒語,也不曾尖叫或是發出ㄍㄍ、ㄎㄎ等其他聲音。

3. 呼喊寶寶的名字時,寶寶完全沒有反應。

4. 對於大人的簡單指令,完全不理解,也沒有相對的反應,例如大人說「來抱抱」和「壞壞打打」,寶寶的反應都一樣。

5. 對於聲音和手勢的模仿,完全沒有興趣。

6. 不會轉頭去搜尋聲音的來源,對於突然出現的大聲聲響也沒有特別反應。


文/林映汝 職能治療師